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委托浙江大学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研究学术刊物,是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刊和全国医学教育核心期刊。一年6期,每逢双月发行。设置的栏目有: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研究生教育、临床教学、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育评价、国外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专题研究等,拟开设的新栏目有:医学研究进展、医学与社会、医学与哲学、医学与法律等。热忱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2-170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050/G4

邮发代号: 32-9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2004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701
  • 国内刊号:33-1050/G4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2004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介绍

  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委托浙江大学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研究学术刊物,是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刊和全国医学教育核心期刊。一年6期,每逢双月发行。设置的栏目有: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研究生教育、临床教学、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育评价、国外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专题研究等,拟开设的新栏目有:医学研究进展、医学与社会、医学与哲学、医学与法律等。热忱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本刊栏目设置
论著、教育管理、院校管理、教学管理、临床教学、教学方法、研究生教育、课程建设、医学研究、护理研究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2004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社征稿要求

  投稿前最好先阅读本刊,以便对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作者和单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邮编分别列于中英文题目之下,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是系统内认可的、符合规范的。

  2 个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体作者,应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应有简短的中英文自传:姓名、性别、学位、职称、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页的左下方。副高职称以上的作者应有亲笔签名。

  3 受资助的情况(资助单位、项目名称、合同号)用中英文分别列于文稿左下方。

  4 所有稿件都应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论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者应能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掌握该文的主要内容或数据。为便于国际读者检索并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应比中文摘要更详细。

  5 每篇文章应标注中英文关键词各3~8个。

  6 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写出全称并注明以下所用的简称。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7 用于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8 研究对象为人时,需注明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的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试验动物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9 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

  10 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

  11 图和表格与文字的内容不要重复,图、表应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图意、表意。图题和表题均应中英文对照。

  12 所引的参考文献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未公开发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著作如确有必要引用,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或在当页地脚加注释说明。原文作者若不超过3人应将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间用“,”隔开,3位以上作者则列出前3位,逗号后加“等”。


期刊引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发文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往期文章
  • 利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医患沟通训练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标准化病人在神经病学医患沟通技能教学中的运用.方法:采用SP对25名学生训练,并在教学前、后用《临床沟通能力量表》进行评价,采用t检验比较课前课后得分的差异.结果:总体沟通能力、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验证感受课后得分比课前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P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医患交流能力.......

    作者:陈茹;宋治;张如旭;陈寒;谷绍娟 刊期: 2016- 09

  • 儿科实习考试与临床教学相互导向的探讨

    分析发现儿科实习生出科考试试卷选择题中难题占35.3%,但仅集中于少数病症;各系统疾病中试题的比例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较大差异;部分重点教学病症极少或没有命题.提出命题要围绕大纲,难题要涉及重点教学病症;大纲要求而临床少见病种应删除,增加常见病;针对学生病例分析题中诊断与治疗方面的4个弱点,临床教学应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作者:梁少霞;麦智广;司建华;吴校连;古汉礼;王跃建 刊期: 2003- 06

  • 心血管疾病临床实习中逆向思维模式探索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延伸至相关症状、体征及诊治原则,学生遵循疾病的正向思维模式,而临床思维却与之相反,需要逆向思考寻找疾病的病因.因此,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实习中,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临床分析判断能力,缩短学生从课堂到实践的过渡时间,能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作者:吕永楠;张园园;戴雯玲 刊期: 2018- 07

  •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思传统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组织胚胎学实验中实践自主研讨式教学模式.......

    作者:曹博;雷蕾;杨志文;于宏伟;刘东华;李光 刊期: 2009- 01

  • 军医大学学员灾难医学知识调查分析

    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军医大学本科学员灾难医学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对灾难基本知识、基本急救技术、灾难伤员检伤分类、后送及灾后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灾难医学管理及灾后心理援助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普遍较差.调查说明目前医学本科教育内容尚不够完善,应加强对灾难医学教学的重视,对医学生开展系统的灾难医学教育.......

    作者:苏彤;王帆;曹广文 刊期: 2011- 09

  • 开展临床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临床课程双语教学因师资和学生英语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普通医学院校的开展存在一定困难.采用符合学生当前英语水平的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及教师课前充分准备、课内采用综合教学、课后严格质量控制,是双语教学达到佳效果的保障.......

    作者:李军;曹红;阮积晨;连庆泉 刊期: 2007- 09

  • 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使用及其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文章主要探讨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使用特点及对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对204名在校大学生及中国籍留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成瘾与交往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合理管理自己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减轻对社交网络的依赖程度,可能会在人际交往时更有自信,社交效率更高.......

    作者:夏梦甜;杨漫欣 刊期: 2014- 06

  • 不同时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保肛率的变化及其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保肛率的影响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经确诊的174例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肿瘤下缘到齿状线的距离在1-5cm之间),并根据来院就诊手术的时间分为近期组和远期组.其中将1998年6月至2003年8月收治者的62例归为远期组,将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者的112例归为近期组,近期组的患者都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而且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会阴......

    作者:庞慧明 刊期: 2012- 03

  • 在内科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本文讨论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如何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仍是在实施医学职业教育中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

    作者:冯丽华;熊云新;覃远生 刊期: 2005- 06

  • 培养国际型医护人才交际技能的医学英语课程的研究

    依据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和医学英语教学特点,基于任务教学法模式中的做中学原则,根据不同专业选择教材;遵循阶梯形任务原则,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医学生,了解实际的交际技能;构建“以任务教学法为基础,以交际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全新医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作者:王菊;孙强;孙适;王瑛 刊期: 2013- 06